大秦以前收服匈奴就是通过不断进攻杀光有野心的首领,剩下老弱妇孺和安分的普通男丁,再进行文化和血缘上的同化。
唯一要考虑的是朝中最近能不能兴兵戈,打不打得起仗。
京城内的争权夺利属于小打小闹,不是大举发兵,消耗的粮草等物不多。
这和正经开战是不一样的。
十年前司马炎才刚灭吴,为了灭吴废了不少劲。而且灭吴后司马炎就飘了,他觉得自己功绩很大,不用继续努力,开始懈怠政事,荒淫无度。
如今国库有多少钱粮,还真不好说。
秦政含笑看向儿子:
“阿苏可有妙计?”
扶苏眨了眨眼:
“部民叛逃是元康末年的事情,还有好几年呢。看来我们得帮国库积攒点家底了,否则打不起仗。”
“可是国家太欣欣向荣的话,匈奴恐怕也不敢随意起兵。所以还得叫他们以为晋朝状况不佳,是个软柿子。”
随后扶苏翻了翻电子版的史书。
他皱起了眉头:
“没了?”
他还想看看贾南风执政时的政策呢,结果史书堪称一个字都没写。就写了个“海内晏然”“朝野宁静”,具体怎么执政的一概不知,史官们可真会总结归纳。
扶苏帮他们找了个借口:
“贾南风没有改革,就是正常治国,所以没什么好写的了吧,呵呵。”
秦政:……
秦政被他逗笑了:
“看这个吧。”
说着给儿子发了一份记载元康年间天灾人祸的文献。
这份记载其实也不全面。
里面只有寥寥几条记录内容,说的是元康元年雍州(关中)大旱,四年益州(巴蜀)等地地震,七年雍州和梁州大旱,八年荆、豫、徐、扬、冀五州大水。
元康元年到八年正是贾南风执政时期,而在此期间除了天灾以外,还有元康五年的洛阳武器库失火,也是损失惨重。
扶苏看完都沉默了。
他知道这八年天灾不断,没想到这么严重。
尤其是四年的地震,波及范围很广。不仅巴蜀震了,后续京都等地也地震了。
史书上光是记录这条地震,就写了足足两百字。那可是文言文的两百字,两百字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地名,细数哪里哪里地震了。
贾南风在这种情况下,顶着被文人士子疯狂抹黑的压力,史册还能夸她一句“海内晏然”,足可见赈灾的本事有多强。
天灾人祸频发下的海内晏然啊!
含金量有多高懂不懂!
扶苏心动了:
“阿父,她好适合干这个!”
秦政也心动了:
“保她一条命吧。”
别的皇帝篡位之后迫不及待要诛杀亡国之君,秦政不一样。虽然其他始皇帝把六国国君都杀了,但秦政又没杀。
要不然哪里来的上蹿下跳帮着大秦在地府对付自家祖宗的齐侯建?
何况贾南风还不是皇帝。
扶苏觉得,光冲着贾南风在灾祸下救了不知道多少黎民百姓的功绩,她搞的那些权谋手段都可以稍微放一放不计较了。
司马氏就是小气。
估计等去了地府,她的功德不会少。
恰好此时楚王邀请父子俩去正院一起共进午膳,估计是想顺便聊一聊皇后殿下的任官邀请。
之前在宫里时,楚王妃用了拖延大法,没有直接给出答复。现在要聊这件事,肯定得家长在场。
父子俩跟随侍者前往正院。
落座后,明显可以看出楚王脸上有些不自然。估计是觉得秦氏父子对皇后有意见,就不该放他们去宫中任职,不然岂不是引狼入室?
但皇后那边上午派了人来,言语暗示她真的很想拉拢秦家父子,这就搞得楚王里外为难。
楚王有心想劝皇后罢手,可想到人家是来好心提醒他防备皇后的。他反手把对方卖了,告诉皇后他们想对付她,不太厚道。
而且要是自己真这么干了,王妃一定会生气的。没必要为了一个外人闹得夫妻失和,倒不如用别的法子委婉达成目标。
楚王想,秦先生这么忌惮皇后,肯定不会答应皇后的招揽吧?
结果他在宴席上一提。
秦政略一思索,点头表示:
“也好,就叫阿胥去宫中历练一二吧,他也该独当一面了。”
楚王:?
楚王:??
楚王:???
你上午不还劝我防备皇后吗?现在就要去给她帮忙了?你们立场转变得这么快的?
楚王觉得哪里不对,他谨慎地问道:
“阁下莫非想去对皇后殿下不利?”
秦政:……
楚王妃听不下去了,提醒丈夫:
“阿胥去宫中任职之后,也能及时掌握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