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积水不退,城内人心惶惶。
疫病和缺粮,两座大山压在头顶,惹得城上乱作一团。
[凤秦史官]:通武侯见城上混乱,又见墨家制作的船只不错,便命墨家多做了一些。而后派遣小队趁着夜色乘船悄悄靠近城墙,发动进攻。
[凤秦史官]:有名家弟子吸引城上注意,城上根本不曾发现端倪。待意识到危机已近时,大秦已经偷渡了许多士兵靠近城墙。
内忧外患,大梁城中的敌人自然没了反抗的心思。因而王贲迅速拿下了大梁,及时将城内积水疏导引走,避免了城中死伤无数的惨剧。
[凤秦史官]:这一切都赖于太子殿下深谋远虑、善于用人!是殿下派遣百家弟子随行的,殿下真是料事如神!
众人:……
你们殿下是否料事如神我们不知道,但你是秦梓桑的脑残粉我们看出来了。
[汉高祖]:秦二世派来的人怎么也跟他似的,那么会挑拨离间呢?
[汉光武帝]:高祖,晚辈认为这应该是秦国的传统技能,毕竟自秦惠文王起就很擅长挑拨离间。
[汉高祖]:你是说秦二世学到了张仪范雎吕不韦尉缭的精髓?
[秦始皇]:。
秦政摸了摸怀里的小猫咪,心想都是胡扯。他家太子这么乖巧可爱,哪里就和那几个家伙一样无耻了?
果然还是要叫阿苏学会经营美名,不然以后容易遭人骂。
凤秦史官觉得这群人一点都不懂她们殿下的英明神武,光看见挑拨离间了,没看见殿下救下了数万人的性命。
众人: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秦人不去水淹大梁,那些庶民也不会遭遇这等危险?
[东秦史官]:梓桑殿下确实宅心仁厚,当年兖州牧曹操非要屠徐州城池,也是殿下特命赵伯然随行劝说,才阻止了这等惨事。
东秦史官现在很怀疑他们的秦五世梓桑就是长公子扶苏的转世,毕竟史书记载梓桑陛下原名秦扶胥,后改名秦胥。
扶胥不就是扶苏吗?而且还和隔壁的扶苏撞了表字,那肯定就是一个人!
所以东秦史官自然要出面帮忙说好话。
潜水窥屏的曹操:……?
[魏武帝]:不是,这里头有操什么事啊!秦梓桑不是秦朝人吗?比操出生早了快四百年!操怎么会认得他?!
[东秦史官]:我们秦五世陛下也名梓桑,我确信他定是长公子扶苏的转世。
曹操想起来了,这个东秦好像是汉末时期推翻大汉重建大秦的那个位面。
好家伙,所以是秦扶苏投胎转世光复大秦来了?
他光复他的大秦,本来也不关别人什么事。拉他曹孟德出来踩一脚,显示自己很仁爱万民,就过分了吧?
[魏武帝]:汉末谁不屠城啊!
[汉昭烈帝]:魏武帝,朕不屠城。
[魏武帝]:……
[汉后主]:魏武帝,朕也不屠。
[魏武帝]:你不算,你是三国时期的。
[魏武帝]:东秦史官,凤秦你别说了,让东秦先说。我非得知道秦扶苏的转世在我大汉干了什么,又踩着我刷了多少次名声。
[汉武帝]:什么你大汉,是朕的大汉,你个三国的乱臣贼子闭嘴。
[汉光武帝]:是朕的大汉,孝武皇帝你的大汉已经亡了,东汉和你没有关系。
[汉高祖]:……你这么说,乃公就不是很高兴了。
[汉光武帝]:高祖莫恼,晚辈是您的后人,晚辈的东汉自然也是您的大汉。
[汉高祖]:哼。
[汉武帝]:汉景帝,父皇你看他!
秦政蹙眉,说他家太子呢,这群汉朝人蹦跶个什么劲?
[秦始皇]:凤秦史官,继续。
[凤秦史官]:好的,陛下。臣接下来说灭楚,灭楚中太子主要对付的是贼子昌平君,借昌平君之手引导楚人内讧。
[凤秦史官]:楚国贵族担忧楚国撑不住大秦军队,因此不愿出兵出粮支援楚王。反而私筑堡垒,准备占山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