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老大不在摘桃子那可不行。
汉子撸起袖子就要和洪成打一架,被他身边的兄弟一把按住,捂住了嘴,免得他胡说八道。
老大要把自己摘出去,他们可不能直接说出“你休想抢了老大的皇位”这种话,不然之前的铺垫就白费了。
洪成嘴角抽了抽:
“自然不是我,我只是个大老粗,侥幸立下了一些功劳而已,无法服众。这皇位应当由贤能的英雄人物接手,如此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他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说给起义军们听的,而是说给周围的百姓和藏在人群中的官家奴仆听的。
百姓听完会口口相传,成就一段佳话。
奴仆听完会转告给主人家,万一里头有谁是史官或者爱写点自传文章的,就能记录下来。
总之,舆论造势是不能省的。
太子殿下耳提面命,跟洪成说起过舆论的重要性。洪成被迫学习了一番,现在已经初步掌握了。
其他人虽然没接受过太子的特训,但也不是傻子,知道该怎么配合他。
于是一群人就开始像模像样地讨论起如今天下谁才是英雄人物,可以托付江山社稷。
人群里的几个文官无语地对视了一眼。
一群草莽出身根本不了解天下大势的糙汉子在那里讨论这个,听上去实在是有些滑稽了。
得亏周围人都不清楚他们的底细,听说是起义军首领,就觉得是很厉害的人物。肯定见多识广,颇有眼界。
所以对外界不了解的百姓们都竖起耳朵听得起劲,根本没有意识到不对劲。
文官们无奈地小声商量了一下:
“回头得把这段润色润色。”
记录的时候,要把几位首领写得英勇一些。再写他们虽然困于地方,但是经常打听天下大势,不是坐井观天的青蛙。
其中一个整了整衣衫:
“等下我出去唱个白脸。”
他们都是被奉天门拉拢的文臣,鬼知道奉天门是怎么渗透到皇城里的。不过想想似乎也不难,皇城哪里有什么安全性可言,谁都能进来晃悠一圈。
那头几个莽汉已经开始细数风流人物了。
他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各地的起义军首领,有一部分因为离得远没来,其实也是自己人。毕竟没有一上来就提江湖人的,江湖和朝廷有壁。
众人一唱一和地把起义军否决了。
“张余不行,虽然张余统一了河东,但张余一看文书就头疼。”
“何柏恩也不成,他为人小气,没有王者风范。”
“范卢华曾经出尔反尔,这样的人不能当天下共主。”
“……”
慢慢的,就变成了揭老对手黑历史。
别以为起义军内部就太平了,他们以前没认老大的时候,互相之间的摩擦也不少。有几个家伙就趁机把冤家的糗事说了出去,还暗搓搓地期待史官一定要记录下来,不然他不就白说了?
眼看越说越不靠谱,洪成赶紧把话题拉了回来。
他说了一句总结:
“我等起义军都是糙汉子,确实也不懂治国。还是得有懂行的来,诸位以为呢?”
诸位纷纷点头。
洪成就提到了北派的江湖人士:
“当今天下,武林豪杰并起。然而北派这些人,我老洪都瞧不上。”
提起这个大家就更有兴趣了。
何止是瞧不上,简直是到了讨厌的地步。要不是北派的武林人士讨人厌,他们也不至于被逼得起义。
众人很快你一言我一语把北派几个出名的江湖首领都给埋汰了一个遍。
说到少林寺的时候,老方丈他们倒是没什么黑历史。但他们有别的说法,出家人肯定不能来当皇帝的,所以直接给和尚排除在外了。
北派不行,就得从南派里挑。
老规矩,把道门的人先踢出去。道门前辈德高望重,但是他们清修之人不理俗物,逼人家当皇帝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