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148节(2 / 4)

此自是连连点头附和,将厅中奴婢们屏退之后,才又对王妃正色说道:“观太子殿下神态言状,似乎不止是想将李伯山召辟于东宫那么简单。

太子殿下年齿、志气渐壮,思虑也更加的深刻周全,常常忧于至贵门庭却所幸失类,不足彰显帝宗择偶之清高标准啊!

伯山他名门贤嗣、英俊少年,自非人间俗流女子能够匹配。若得与皇家结成情盟,无疑是给人间增添佳话。”

王妃听到这一番话,神态之间也略有意动,但很快便摇头叹息道:“这样一通算计,倒是不宜言之过早。虽说是一蔓瓜葛的亲属,但毕竟从未长久相处,彼此心怀并不相知,只凭一己的私意强为他人设想,哪怕自以为是真情流露,但也难免咄咄逼人。”

元季海闻言后却仍笑道:“说说又何妨,况且这种天大喜事本就别人羡慕难求,这小子能入此情缘谋划之内,也是多仰门中亲长的情义恩泽。更何况如今关西舍此之外,还有哪家配偶能让他表里增光?太子殿下既然将此情怀吐露于我,本就是情理应当的事情,我自当尽力促成这一桩良缘。”

李稚华却并不像丈夫那样乐观,稍作沉吟后便又皱眉说道:“妾当然也希望亲中少类能幸于帝宗,使我家门更加光彩。但今世道并不称治,许多事情言则情理应当,其实但却不然,许多顺从悖逆皆不符合人心愿望……”

元季海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有些不好看,沉声说道:“这么说,夫人是觉得这未必是一桩良缘?人间正气难道已经衰弱到屈尊难求……”

“妾言非此意,大王应知,又何必作此忿应?正气逢衰,并非相对言事之人的罪过,人间际遇大失从容,分寸之内的偏差便可分途兴衰生死。际遇之内的取舍,得称时宜才是最佳,迂腐故计未见得能有益彼此。”

李稚华见丈夫仍在固执己见、甚至还有些恼羞成怒,深吸一口气后便郑重说道:“这小子伯山,西投以来并不凄凄惶惶的急切拜访故交亲长、恳求庇护,而是安于自己的处境认真经营。可见他是一个极富主见、并不攀求侥幸之人,只要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主张,便不会再受人情杂言的蛊惑更改,扰之过甚,反会生怨。”

元季海对自家夫人还是很尊重的,听到这里也觉得他方才的忿念有点没道理,但还是忍不住皱眉说道:“太子毕竟将事告我,对此期许颇深。我如果不能帮忙办妥,于太子处总是有些交待。不如还是将李伯山请来,将此事情简略告知,他要作何回应,只听不劝。”

李稚华闻言后又摇摇头,叹息说道:“太子殿下状似巧智多谋,但其实常常会有轻躁失算。伯山他并不是在野的贤遗,也并非敌国的逆士,太子若真有意召访,能无途径可循?

大王自非选司长官,如果只因我家这一层亲谊便作强令争取,这也根本不算是为社稷攫贤良、为宗家择佳偶。大王实在不必因此介怀忧困,或许不久之后,太子便先将此事抛于脑后。”

元季海听到这话也不由得点点头,对夫人的看法颇感认同。太子将事情托付给他,本就是想循求一个人情上的方便,可若从心里就正视此事、正视那个李伯山的话,自然会有更端庄的态度与做法。

夫妻两人商讨一番,决定只当没有太子托付这件事,但还是要邀请李泰入邸来做客,没有必要为了一些杂情而疏远自家门户之内的亲谊。

李泰在吊唁完毕离开王盟家后,心里还因为太子对他的态度而有点忐忑,本不打算继续在长安逗留。

虽然说太子提议要在京五品以上为王盟设帐路祭,但他本就不是在职京中的官员,就算不设也不谓失礼。这次前来长安,本就是私下里跟独孤信同行,现在事情已经做完了,当然也是去留随意。

不过当冯翊王家的邀请送入庄中的时候,他倒也不敢怠慢,当即便着庄人准备一些礼货、随他前往拜访。

单凭冯翊王元季海,自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李泰要不要应付,还是得看自己心情。但是对他姑奶奶冯翊王妃李稚华,终究还是得表示出足够的尊敬。

之前的他于世道之内还寂寂无名,又忙于生计或职事,不来拜访还算是情有可原,可现在人家长辈都亲自发出邀请了,若还视而不见的话,那就有点说不过去,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他在关西所有的人情交际。

毕竟是李冲的闺女啊,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当李泰来到城中冯翊王府门前时,早有户中几个子弟站在门前迎接,分别是冯翊王世子元亨、去年还在商原被李泰揍过的元俭,以及另一个与李泰同龄且一样出身陇西李氏的少年,名字叫做李礼成。

这样的待遇足见对李泰的重视,元家兄弟辈分上还算李泰的长辈,身为元氏宗亲,官爵自然也比李泰更高。至于这个李礼成,同样也是李冲一脉的陇西李氏嫡系后人。

李泰不敢托大,远远的便翻身下马向三人走来。而那三人也得了户中亲长叮嘱,同样也不轻狂任性,彼此距离还有几丈便抬臂作揖笑语道:“久闻李大都督时誉贤声,今日荣幸能于户接待。”

李泰自是连连表态不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