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85节(2 / 2)

宁吉忠嘴巴张了又张,最终化为苦笑:

“是啊,我们吃亏就吃亏在不懂学问,只能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造船。”

“不懂其中的原理,很难设计出新的船型。”

陈景恪点点头,何止是造船业,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百工技艺普遍都是这种情况。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就照着做。

改良全靠偶然出现的天才,或者某人灵光一现。

五千料的大船,其实是宋朝时期的技术。

元朝继承,然后再传承到明朝,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

接下来,朱雄英先后登上宝船和新式战船,参观一下内部情况。

他发现新式战船上,留有很多小门,就问道:

“这是做什么的?”

宁吉忠介绍道:“这是给火炮留的口子……”

陈景恪惊讶的道:“火炮,现在火炮已经上船了?”

宁吉忠笑道:“陈伴读哪里的话,火炮早就上船了。”

“当年陛下率领水师攻打伪帝陈友谅,很多船上就装有火炮。”

朱雄英也说道:“确实如此,皇爷爷乘坐的船,就被火炮击碎了,还好他提前一步换乘了船只。”

宁吉忠恭维道:“陛下乃天命之主,自有天佑。”

陈景恪确实有些惊讶,他以为炮舰是西方搞出来的玩意儿,没想到中国那么早就有了。

但……可惜啊,没有后续发展。

这时宁吉忠说道:“大炮又沉又笨,发射速度也慢,也就前面还有点用。”

“真正决胜负的,还是近距离跳帮战。”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但心中已经决定,回去就好好弄一弄火枪火炮。

虽然他不是搞机械的,也不是军工达人。

但一些纪录片还是看过的,知道大致的发展过程。

就和造船一样,提出发展方向,让工匠们去研究就可以了。

大明不缺优秀的工匠,缺的就是有人指明方向。

站在船头甲板吹着海风,朱雄英问道:

“这些宝船,制造很难吧?”

宁吉忠不无得意的道:“很难,现在大明能造出这种船的,只有青州、泉州和宁波三家船厂。”

“青州船厂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我们这里抽调的。”

“他们那里技艺最好的大匠梅艨,就是我们船厂梅老实的儿子。”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梅老实,梅艨、梅船、梅舷、梅艄,父子五人是大明造船技艺最高的人之一。”

“尤其是他们还是父子,更是难得。”

宁吉忠有些惊讶,说道:“陈伴读见识广博,确实如此。”

“他们或许技艺不是最好的,但父子五人都是造船大匠,在大明都是独一份。”

“只可惜……”说着他摇摇头,没有继续往下说。

朱雄英眉头一挑,问道:“哦,可惜什么?”

宁吉忠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梅老实和我一样,很早以前就追随陛下,造船技艺比我还好。”

“只是为人老实不善言辞,建国后封赏,只得了一些赏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