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7节(2 / 2)

可就太大了。

这一点连陈景恪自己都没有想到,朱元璋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了,还找到解决办法。

果然不愧是老朱啊,这政治敏锐度是真的可怕

朱元璋又接连说了好几条规矩,都是限制内阁权力的。

真要按照他的规矩来,内阁还真就是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

可是陈景恪却知道,他太想当然了。

你规矩立的再好,也架不住后世子孙有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立铁牌太监不得干政,有用吗?

陈景恪敢肯定,他立下限制内阁的规矩,未来会被他的后人一条条废除。

这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事实上内阁制度真的没有问题,至少陈景恪认为,它是古代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了。

内阁掌握议政权,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驳斥权是为了限制皇权而设立,这其实也是朱瞻基的初衷。

怕后世子孙出昏君,让群臣稍微限制一下皇帝的行为,不至于酿成大祸。

可以说,从哪里来看这都没有问题。

即便是让二十一世纪的人来看,也很难想出比这更好的制度了。

但这并不意味内阁就没有问题,恰恰相反,明朝内阁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这个漏洞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成员构成上。

内阁成员全部是文官担任。

后果是什么历史已经告诉大家了。

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甚至让明朝皇帝拥有了易溶于水的特性。

所以陈景恪认为,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改变成员构成。

不能让文官彻底掌握内阁。

设立限制内阁的规矩自然也有必要,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朱元璋显然也察觉到了他有话想说,立即就问道:

“景恪你可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陈景恪自然不能说,文官会让你的子孙易溶于水,说了他也不一定会信。

想了想,他说道:“不论内阁的权力有多大,它都是协助君主处理政务的机构。”

“一国政务千头万绪,包含军事、民生、司法、商业等等方面。”

“可是现在内阁成员全部来自于读书人,来自于文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

朱元璋目光怪异的看向他,没人能全知全能吗?

别人说这话咱信,你说这话咱只能当你是谦虚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