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31节(2 / 2)

把他讲过的东西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觉得高深。”

“对历史、大势的分析,比什么之乎者也更透彻。”

“后来又去大明各地实地考察,亲眼看到了他变革下的大明,真可谓是国泰民安。”

“已经远超历朝历代所谓的盛世了。”

“这些事实给了咱信心,他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

马娘娘深有同感的道:“咱们看着他长大,一直把他当孩子看,难免会小看他的能力。”

“其实仔细想想,他所思所想所为,早就已经超越前人了。”

老朱说道:“是啊,大同世界给了我对付孔家和儒家的决心。”

“这次儒家若识趣,咱还能给他们保留一席之地。”

“若是不识趣,咱就彻底给大明换换脑子。”

治国,尤其是想长久维持一个庞大帝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哪怕这套思想体系很落后,也比没有强。

历史上不乏盛极一时的大帝国,可往往几十年就崩溃了。

正应了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原因很简单,那些帝国全靠一两个强人维持,没有强大的思想体系做后盾。

强人没了,维系国家存在的关键因素就没了,国家也就没了。

华夏能维持庞大的疆域,就是因为有一套思想体系在维系。

不论如何分裂,大家在思想文化上都是一家人。

遇到有能力的君主,就能重新完成统一。

华夏的思想体系起源于三皇五帝,成熟于周公旦。

孔孟等先贤,在这套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了儒家和诸子百家。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儒家思想就成了维系人心最主要的那根线。

历朝历代,不论怎么变革,根子都是儒家思想。

你用人家的思想治国,尊崇人家的后人拉拢人心就成了必然。

这也是为何从汉朝开始,皇帝要祭孔庙,一直给孔家上尊号的原因。

最后孔庙变成了文庙,孔家有了衍圣公,一直延续到满清结束。

大明也需要文人治国,需要儒家思想来维系统治。

即便是朱元璋的铁腕,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得不吃了个瘪。

最后选择性失明,放任孔家的存在。

不过他也不是全面退让,一直努力将孔家的影响力限制在曲阜。

但很显然,这种限制显得非常无力。

直到陈景恪写出《大同世界》,让他们看到了打压儒家摆脱孔家的希望。

《大同世界》虽然有着很深的儒家痕迹,但已经脱离了儒家。

就好像,儒家是以周礼为基础,吸收了各种新思想创造出来的一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