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9节(1 / 2)

“那就暂停科举吧,啥时候士子们彻底摒弃了理学思想,啥时候再重启。”

“啊?”群臣目瞪口呆。

然后……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用。

老朱当场发飙:“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你们当咱是好戏耍的是吗?”

“咱金口玉言,岂能说改就改?”

“就这么办了,暂停科举,谁反对就去承天门前跪着去吧,多你们一个也不多。”

说完,他一甩衣袖,走了。

群臣彻底哑火。

去承天门前跪着?

算了吧,现在还有一千多人天天在那跪着呢,都快成洛阳的一景了。

每天都有无数百姓前来观看。

最开始,百姓们被震撼到,是用仰慕的目光看待他们的。

跪着的那些人,也觉得很光荣。

慢慢的性质就变了,大家看他们就和看猴一样。

现在愿意去那边跪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估计再过几天就没人去了。

况且,对于朝堂上的群臣来说,之前诛杀孔家的时候他们没有去跪,现在就更不可能去了。

暂停科举的事情就此成为定局。

消息传出后,士子们再次一片哀嚎。

又有不少书生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

对于这些人,老朱完全不屑一顾,朱雄英也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

如果说,之前为孔家殉葬的那些人,还有可取之处的话。

那这些因为不能科举而自杀的人,就可以说一无是处了,多评价一个字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就在这哀嚎声中,有一批人却弹冠相庆。

那就是被理学压制的其他学派。

理学被罢黜,他们的机会岂不是来了?

宣传学问,赶紧宣传,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以前宣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游学,广收弟子。

然后游说高层。

现在又多了一条途径,一条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报纸。

于是,和方孝孺拉关系的人就多了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陌生的‘故交’前来拜访,并送上厚礼。

对此方孝孺哂笑不已,你们这些人纯属想多了。

罢黜理学、暂停科举,这两条政策的公布,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关注孔家之事的人少了很多。

这两条政策,算是打到了当前文人的痛处。

孔家固然重要,可已经成为定局,新政策却事关切身利益。

和自己的利益比起来,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么了。

但对于朝廷来说,孔家之事并不算结束。

一千多年的传承,孔子血脉早已开枝散叶,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后裔。

曲阜不过是朝廷认可的主脉而已。

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诛,意思是凡孔子血脉都要杀光。

所以,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大索孔子后裔。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就好像诛九族、夷三族,其实杀的都是代表性人物。

其他人隐姓埋名,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在短期内,这些活下来的人,也别再以某某人的子孙自居就可以了。

诛杀孔子全族也是一样。

朱元璋族诛的真正含义,是让孔子的后裔‘消失’。

主要目标就是曲阜主脉,全部杀光。

流落各地的孔子后裔,以后悄悄的生活,不要再打着圣裔的旗号要好处就行了。

朝廷所谓的追索,不过是做做样子。

事实上,就算朝廷真的想族诛也做不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世系遭遇过很多次大灾祸。

家族传承的文字资料损失严重,很多分支已经无法查证。

最近的一次灾祸,是五代十国时期,曲阜主脉几乎灭绝。

关于此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孔末之乱。

就是说有一个叫孔末的人,假冒孔家嫡系,并杀光了曲阜孔家子弟。

只有一个叫孔仁玉的逃得一命。

长大后孔仁玉为家族报仇,重新振兴曲阜孔家一脉。

这个传说一度被当成真的。

直到孔仁玉的墓志铭出土,上面并未提及孔末,而是提到了慕容之乱。

也就是慕容彦超乱兖州。

后人这才知道,那一次动乱,是被慕容彦超给灭了。

孔末之乱,不过是编造的故事而已。

慕容彦超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圣人后裔,将孔府上下杀的干干净净,就一个幼童成了漏网之鱼。

光杀人还不够,他还一把火将孔府烧成了灰烬。

其中就包括孔家的藏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