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概率会增设一些新机构,负责具体的事务。
想到了这些,众人的心情都轻松了不少。
这是好事儿啊。
要说精减官吏,这事儿确实不好办,会得罪人挨骂。
可增设官职就不一样了。
能得到普遍的支持和赞美,他们的工作也好做的多。
当然,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他们考虑的更多。
并不会一味的支持朝廷增设官位,要考虑朝廷的财政是否能承担得起,要考虑新增的职务是否有必要等等。
大明这艘船不管是好是坏,都磕磕绊绊走了三十年。
大家都不希望它沉了。
至少目前的官吏,都还是很积极,很有抱负理想的。
都希望这艘船变得更好,走的更远。
尤其是华夏文明这个概念提出后,大家的追求又多了一个。
为文明做贡献。
华夏不灭吾辈名不灭,这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
所以,他们支持变革,却不会盲目。
第491章 有为无为
重人轻事,政治制度、官僚体系都是围绕治理人来建立的。
不只是古代中国,全世界的古代政治集团,基本都是如此。
区别是,思想体系比较完整先进的集体,认为把人管理好,所在的集体才能健康有序。
古代中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思想体系落后,甚至没有发展出成体系的思想的族群,单纯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事。
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管理人,来构建群体制度。
大多数政治群体,都是这种情况。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则基本都是围绕事儿建立的。
政府机构的职能也非常的具体,就是专门管某一件事儿。
俗话说的各管一摊,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也因此,现代政府非常庞大,机构人员众多。
但优点是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这也是工业化能够实现的前置条件之一。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大多数国家依然没能实现这个转变。
这一点都不夸张,‘现代化’不是设立几个机构,委派几个官员就能实现的。
而是整个思想体系,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转变。
前面说过,任何体制都需要思想做为驱动力。
没有伟大的思想,就不存在伟大的体制。
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完成思想构建,只是模仿别人建立了一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