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72节(1 / 2)

对于一群乌合之众来说,能构建一套管理体系,简直太重要了。

等他们大军到达武茂城的时候,数千人已经可以排成相对整齐的队列行军。

别管战斗力如何,至少表面看起来有板有眼。

所以,武茂城内的统治者看到这一幕,顿时就被唬住了,连忙关闭城门准备据城而守。

之后他们在城墙上观看,发现这支军队安营寨在也像模像样,就更以为是一支主力。

这就让武茂城的统治者们感到惊诧了。

这都啥时候了,野州哪来这么一支正规军?

而且他们这么高调的行军,还敢攻打城池,就不怕被明军给逮到吗?

然后他们就收到了一封劝降信,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是明军的仆从,奉命攻略城池。

信里还劝他们,若投降可保全家小。

还威胁他们,若不投降等大军破城将屠城三日。

城内的宇都宫氏族人连忙商讨,大多都认为投了吧。

“足利义持十五万精锐一战尽没,日本拿什么来抵挡明军?”

“现在投降,明军会将我们列为表率加以重用,等明军大局已定我们就算想投都没机会了。”

不过在投降之前,他们还要先确认这支军队,到底是不是明军的仆从军。

于是就派了一位代表过去,借着谈判的名义进行打探。

当这个代表见到大光是个僧侣,立即就确信了七成。

没办法,和尚的地位实在太特殊了。

然后两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光不愧是僧侣,见多识广能言善辩,且表现的底气十足,彻底打消了对方最后一点疑虑。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宇都宫氏打开城门,投了。

大军入城,大光立即派人接管了要地,彻底控制了这座城池。

然后一边休整,一边派人去寻找明军汇报情况。

-----------------

另一边,沐晟带领军队一路南下,大军畅通无阻到达宇都宫城。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大军还没有摆开阵势,宇都宫氏的使者就到了。

爷投了。

是的,宇都宫满纲直接就投了。

“我早就仰慕大明风华,恨不能身为明人。”

“今日王师到达我实在欢欣,早已备好户籍、钱粮,请将军接收。”

对方的态度,一度让沐晟以为他们在诈降,几经打探才确认对方是真的投了。

他之前对宇都宫氏的判断,基本都是准确的。

唯一有失误的地方就是,太保守了。

事实上宇都宫氏的情况,比他想的还要差的多。

最初宇都宫氏是支持南朝的,被幕府吊起来打。

后来虽然向幕府低了头,却也遭到接连削弱。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非杜撰。)

这次足利义持率领主力,在陆后和明军决战。

野州作为后方,可是遭了劫。

被足利义持打着大义的旗号,狠狠搜刮了一通。

就这么说吧,现在宇都宫城的粮仓干净的能饿死老鼠。

他宇都宫氏的士兵,就只剩下一千亲兵,其余全部被足利义持要走。

更惨的是,全城的青壮加起来不到三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投降才怪。

不过不管怎么说,宇都宫氏投降,还是让沐晟非常高兴的。

虽然他们已经大不如前,可当了这么多年的野州之主,能极大的影响人心。

为了安抚宇都宫满纲,沐晟时常与其进行交谈。

然后发现,宇都宫满纲对华夏历史、文学娴熟于心,甚至比他这个明人还要熟悉。

尤其是对《史记》,说一句倒背如流都不为过。

非但是宇都宫满纲,但凡是读过书的日本人,几乎都对华夏历史有着很深的了解。

而且提起华夏上古史,日本人都流露出荣誉感和认同感,似乎那些也是他们的历史一般。

沐晟不由自主的,想起陈景恪说过的那番话:

“日本有历史而无史书,他们将华夏的历史当成普世历史,尤其是对汉朝以前的历史认同感非常强。”

“在日本最流行的两部史书,一为《史记》,一为《三国志》。”

“所以,《华夏简史》一出,最高兴认同感最强烈的一个国家,就是日本。”

并且陈景恪还认为,这是大明能够灭亡并吞掉日本的基础。

蒙元就算不遭遇神风,也很难真正灭掉日本。

因为将华夏历史作为普世历史的日本人不认可他们,说白了日本人不认为他们是华夏正统。

自然也就不会接受他们的统治。

但大明不一样,明朝是正统的华夏传承,日本人从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