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他从小到大就没去过几次凤阳,对所谓的老乡和没什么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维护一群陌生人。
对于老朱和马娘娘的抉择,陈景恪丝毫不觉得意外。
就老朱的性子,若是不这么做那才奇怪。
至于马娘娘……你以为元末乱世,她凭什么帮老朱看家。
平时日里她为人和善,内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而且爱憎分明。
大明立国后,她一个马氏宗亲都没有提拔。
公开的理由自然是,马家寸功未立,享受特权是祸非福。
内心里肯定也是有诸多不满的。
当初我爹死了,你们连个露面的人都没有。
我和我丈夫造反,你们不可能不知道吧?
没有一个人愿意过来帮忙的。
就这还想要好处?纯属想多了。
连自家的宗亲都不照顾,更何况是老朱的同乡,她可没什么滤镜。
正常情况下,看在老朱的面子上,照顾一下也无所谓。
现在他们如此枉顾国法,还差点把她看着长大的桑敬给弄死,心里早就给那些人宣判了死刑。
就算老朱不发话,她也一样会出面的。
朱雄英见皇爷爷、皇祖母都支持,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好,我这就给桑敬去旨意……嗯,再从神机营抽调一个营的精锐去那边保护他。”
老朱和马娘娘自然不会反对。
这一个营的精锐,可不只是为了保护桑敬,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其他势力。
从慈宁宫出来,朱雄英立即给大都督府和徐允恭下旨,让他们抽调一个营的火器军前往凤阳。
与此同时,陈景恪找到贾思义,让他将凤阳发生的事情散布出去。
“记住,一定要说,桑敬生死未卜。”
贾思义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立即命人去执行。
然后他又担忧的道:“侯爷,老大那边是不是加派一些人手过去?”
陈景恪安抚道:“放心,你能想到的事情,老杜肯定也能想得到。”
“要知道,他可是尚方宝剑在身,能直接调动地方军队的。”
贾思义依然有些不放心,道:“我给他写封信吧,让他多注意一点。”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这是应该的,顺便也替我问候他几句。”
-----------------
在有心人的刻意宣传下,凤阳留守衙门被烧,桑敬生死未卜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洛阳。
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然有人怀疑真假,谋害钦差是诛九族的大罪,真的有人敢这么做?
但即便怀疑,大家也都坐不住了,如果这是真的,那整个官场都要迎来大震动啊。
各路人马纷纷派人打探消息来源。
甚至有些心急的,已经派人前往凤阳打探情报去了。
被圈禁在家里的凤阳留守赵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呆了许久。
第二天早上仆人喊他起床,发现他已经在房间自缢身亡。
桌子上还有他的一封数万字的忏悔书。
上面一五一十的写明了自己的罪行,以及与自己有勾结的那些人。
最后祈求圣皇能看在以前的功劳的份上,不要牵连他的家人。
负责监视他的官吏,立即将忏悔书送往皇宫。
而此时,朱雄英正在早朝之上大发雷霆。
第559章 对保守派的最终决战
朱雄英当众发怒,完全是借题发挥。
自从朝廷决定惩奸除恶以来,阻力就从来没有断过。
尤其是赵鼎在大过节期间被押送京师,更是触碰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
反对这次行动的声音就更大了。
换成其它时代,掌握话语权的官僚集团,早就开始发动舆论战了。
这次行动也早就被他们曲解的不成样子了。
但可惜,这一招对大明朝廷无效。
报纸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口头传播,是碾压级别的。
朝廷利用大明周报,将更准确的信息,直接传达给了更多的普通人。
官僚集团和读书人再想垄断舆论权,已经不太可能。
但即便如此,这么多官僚和读书人反对,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甚至还有很多民间大户、富户参与其中。
因为这次不光是惩奸除恶,还要推行人权制度,这些人都是受害者。
可以说,这次行动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朱雄英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反对的奏疏,他心情可想而知的差。
之前只是没有合适的爆发契机,一直在忍着。
现在机会送到手里了,他哪还会客气。
在朝堂之上就差指着反对派的鼻子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