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把报纸递给众人,几人接过报纸围在一起细看,都呆住了。
“什么意思?不是要强行推行废奴令吗?怎么又要征税了?”
黄敏冷笑一声道:“废奴令的快刀子割不动,就用奴隶税这个钝刀子来割,让你痛不欲生,却没有办法。”
这些地方豪门之所以敢对抗废奴令,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奴隶是合法得来的,朝廷要废奴可以,但必须要补偿他们的损失。
但朝廷在官员废奴上都没有补偿,怎么可能给他们补偿?
既然没有补偿,自然谁都不肯去县衙申报,县官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县官们没有办法,但朝廷却有办法,不是要合法吗?那就征税吧!朝廷征税合理合法,要保留奴隶也可以,把就必须承担重税,想偷税逃税还要重罚。
“黄兄,有什么办法躲躲税吗?”
黄敏苦笑道:“想躲税办法肯定有的是,但就怕这个”
黄敏凑身上前,指着最后一行,“你们看这句话!”
‘重赏勇于揭发者,每次不低于十贯,朝廷保密其身份。’
“苦也!”
众人齐声叫苦,这招太狠了,他们可以对外保密,但对府中人没有秘密,管家、账房、管事、车夫、小厮都知道。
黄敏幽幽道:“听说张相国之前就是被管家告密,管家得到了五百贯钱奖励,张相国被革职为民,就五十个奴隶啊!”
“黄兄,你说说怎么办吧!”几双眼睛都投向黄敏。
黄敏叹息一声,“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各扫门前雪吧!”
一份报纸把黄敏的兴致扫没了,他回到府宅,立刻找到了父亲黄开。
听完儿子的述说,又看了看报纸,黄开半天没有说话,好一会儿问道:“我们有多少奴隶?”
“一千三百余人!”
黄开眉头一皱,“有这么多?”
“主要是安史之乱,逃难来荆襄的北方难民太多了,我们还算好的,杜家有三千多人。”
“买这些奴隶总共花多少钱?”黄开又问道。
“钱倒是没有花多少,当时真很便宜,满街都是要卖身的人。”
黄开是领教过李邺的厉害,当时他在雪地里负荆请罪,李邺才饶过了黄家。
沉思良久,黄开缓缓道:“把他们都释放为平民。”
黄敏一惊,“父亲,基本上没有人肯主动释放。”
“那是他们没有尝到厉害,一千三百多人,一旦有人检举,不光是重罚的问题,而且还会有内卫上门,你愿意吗?而是十倍的处罚,那就是几万贯钱,你以为天子做不出来?我太了解他了,他要杀一儆百,襄阳是他最初起家的地方,肯定是先查襄阳,黄家和杜家首当其冲,当年我们没有支持他,这个宿怨他未必会忘。”
“孩儿明白了!明天我就去县衙办理手续。”
黄敏迟疑一下,“要不要通知杜家?”
黄开摇摇头,“杜延前年死了,他儿子杜有光是个出名的守财奴,杜家当有此一劫,杜家解了天子的宿怨,我们黄家就不会有事了。”
黄敏暗暗佩服父亲的老谋深算,他连忙道:“瑀儿是户曹,我就让他私下办理奴隶转籍,不惊动其他人。”
“这样也可以!”
第1460章 再征勃律(上)
就在废奴令开始在天下各州深入时,安西的推恩令也同样引发了掀然大波。
李成华出任安西道观察使后,在龟兹召见安西各个小国的国王或者代表,向他们宣布了大唐皇帝的皇恩,允许他们分封子弟,朝廷将给予承认,并授予相应爵位。
推恩令正式在安西施行,整个安西的上上下下都沸腾了。
安西岁月漫长而平静,国王们无所事事,整天就生儿子,每个国王都有一大堆儿子,年轻时妻妾成群很爽,但儿子长大后麻烦就接踵而至,个个吵着要土地要家产,以前还可以用礼制和规矩压制,现在朝廷鼓励分家,而且承认细分后的国王,还赐给爵位,规矩和礼制一下子被打破了。
为什么说推恩令是无解的阳谋,因为它直击人性,哪怕国王看出了这是一个削弱他们的策略,但他的儿子们和妃子都会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国王施行推恩令。
都是儿子,凭什么只给大哥继承王位和财富,现在有机会了,王子们岂能不闹?如果国王还要坚持到底,那么就意味着政变。
所以在推恩令颁布一个月后,疏勒国爆发了政变,除长子之外的其他六个儿子联手把父亲和长子杀死,瓜分了土地、财富和军队。
李成华当即代表大唐朝廷,承认了六个儿子的王位,并册封他们为伯爵,授予伯爵印符。
疏勒政变是压倒骆驼的关键一根稻草,各国国王看到了后果和唐朝的态度,不得不屈服了,纷纷将土地和财富分封给其他儿子,王城留给长子。
分封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养不活这么多军队了,儿子们当然不会掏钱养不